可能是一篇学习报告

忽闻组长要交什么学习报告,不明所以,但想来确实要给2024年做一次总结了,一起写掉就是了。

2024年上半年不大想提,每日在学习的海洋里溺水。何以解忧?唯有汉堡王,于是成了学校边上那汉堡王的常客。

我吃吃吃(不过这张不是汉堡王的,是合肥一家叫“合炉”手作汉堡店的招牌汉堡,除了一个要38外没有缺点)

说到吃的,想吃老乡鸡了。上半年的中途还和同学一起完成了鸿篇巨著 《CookLikeHOC》 (大嘘),作为一个乐子 repo 拿了 500 stars ,还登上了 OSCHINA 的开源日报(这下真成整活的最高境界了)。不过勉强熟悉了 git 的流程。

中途跟 totoromonsoon 在高新银泰斜对角的汇景城的汉堡王(写下这句的时候饿了,但湘农周遭并没有汉堡王)大快朵颐一餐,算是在学海里暂时被捞起来透了个气。

然后接下来一整个暑假都在和 ttr 出来吃,乐(

不久之后就是高考。

走出考场,心旷神怡

高考完后学的东西立马丢掉了。原本还信誓旦旦说要把雅思考出来,现在连 abandon 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暑假漫长的三个月没学任何东西,每天就是在合肥城里骑着共享电单车到处溜街。

然后高考成绩出来了,然后收到了第一个 offer :

但是没给奖学金,去不起

遂兜兜转转,9月来到了湘农,没去成cs,但是机器人也不赖。先是军训,然后国庆。显然军训期间学不了啥东西,于是每天自己看看《cpp primer plus》和《21天学通cpp》(好逆天的译名啊,原文明明是 Sams tech yourself in one hour a day)。

然后芷兰楼下机器人小组摆摊,但第一眼看到的竟是嘉立创的海报。于是填了表什么的就准备面试了。原本填的是软件组,临面试改了视觉组,忽然觉得ee嵌入式那些没意思,不知道为什么。

进来后果真被创了

于是先学了些 python ,尔后是 opencv 。不过都是些皮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调用巨人封好的函数和对象。真的要学以贯通的时候还是组长要我去完成电赛e题的时候,然后忽然发现前面学的衔接不上,也就是 python 的语法用上了些。

但在这地方,果真被创飞了。于是一个人对着文档吭哧吭哧好几个星期,勉勉强强磕磕绊绊搓了300多行的 mpy 还没实现要做的东西,孱弱的 k210 还动不动就卡死。

而至于学校,专业课中,机械制图对我来说不算难,毕竟高中的时候天天在草稿纸上画轴测图的类似物玩,对着图纸看颅内能建个大差不差的模。autocad 和 sw 也就大概是那么一回事(

高数则又给创飞了,现在还在尝试预习。

学到了大概也就这些,不知道如何评价,大抵是龟速的,but it works.

但是因为要同时顾着机器人小组和图书馆志愿者,自己本身还有学业,感觉并不清闲。一看下半年的培养计划,更觉得头大。

机器人小组每周一到每周六的 19:30-22:15 都要到八教坐着,那确实觉得有些坐牢。私以为可以学大公司的弹性工作制,只要周坐班时间达标就行,并不固定具体时间段。

以及这一年里脑子里有不少奇怪的想法,想着能不能落地。商业化也好、注册专利也好、参加大创啊竞赛啊什么的也好,希望能把它真的带到现实世界里。

望我们都能快速积分(摄于合肥漫乐城)

以及饿了,想吃徽菜,湖南菜实在不太适应(

在长沙颠沛流离

一般来说,我不大会批评别人的城市如何——存在即有理,这些个“特性”若能在这座城市存在了这么久,想来是因为当地人习惯所致。

走南闯北(虽然其实来说,除了西安、北京和长沙外,我还不大出过华东)这么多年,我见识过了各种各样的人与城市,而每一处都各有它们自己的特色。看到了便觉得好玩,尔后抛在脑后,因为我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最终我是要回到合肥的。当地如何,与我有何相干?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长沙,要住上至少四年。并没有说长沙不好的意思,但很多事情确实不大能习惯:就算点不辣的菜,多多少少还沾点辣,想来是湘味早已渗入了铁锅;从最便宜的廉租房到挂牌价小八位数的豪宅,无一例外,厕所里必然是蹲坑(长沙本地同学惊讶于我们的家里喜欢装马桶),还能兼做地漏用;小区的一楼一律把墙凿开,到了夜里便五光十色,充当起门面房。你别说,相当欢喜,让人流连忘返在这物质横流的世界里,顺手拿起了各种吃的往嘴里塞。所以长沙街上很热闹,而商场都很小(跟合肥比)。就是如果住在这小区,想来大晚上想睡觉的话,不大安宁就是了。

以上虽然说不习惯甚至于说不理解,但是尚且能够尊重。地域差异嘛,就像外地人到合肥来,估计也会被咱们这的“千张卷油条”这种碳水包碳水的五块钱早餐给惊讶到啥的。

但是长沙的路是真叫人难过!我已有两个月没动笔写点什么,但这路不得不让我敲起键盘,便能侧面证明这能叫人有多难过!

初到长沙,便被宽不到1米的非机动车道给吓到了。一些路甚至就没有非机动车道。在合肥,大多的非机动车道少说宽度也和我身高相当,而且还会和机动车道之间有隔离带分开。但在长沙,即使沿着非机动车道骑,没准就莫名其妙上了快速路的主路里。所以初到长沙,骑起车来并不大安心,生怕哪天被送去异世界了。

但来了两个月有余,也便成了老油条,不惧怕了起来。骑在没有隔离带的超窄非机动车道上算个啥?长沙本地人是能把共享电单车骑上内侧机动车道的!民风淳朴如此,想来不太注重非机动车道的建设也是可以被解释的。

但不能解释的是,长沙的路为何如此之破烂?这肯定不能用地域差异来给长沙强行找补了,因为烂就是烂。我永远不知道前方是有坑还是有鼓包,于是我骑在车上,上下起伏,时而飞跃,时而刹车减速。

长沙的司机可能是知道哪里有坑哪里鼓包的,但他们也拿这些道路上的小破绽没什么主意。于是你坐公交车,车身也是上下起伏,时而飞跃,时而刹车减速。倘若《飞越疯人院》还能拍续集的话,私以为来长沙拍《飞越颠簸路》是再合适不过。

就像平地摔跤,要有人在其他地方来个平地摔,可能是想卖萌或者什么其他目的而故意的(但不排除真的身体机能有问题)。但在长沙的马路上平地摔,不用想,铁定是走路没大注意前方,给什么东西绊倒了。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但你也无可奈何,你总不能把坑起诉到法院上去。

但要是骑车的话,麻烦可能就大了。骑车的速度是比走路快的,平衡全靠你自己的肌肉摇摆。遇到了垂直于骑行方向的裂缝和坑,充其量也就是给狠狠地“咯噔”一下,让你脑袋瓜子嗡嗡的。但要是遇上平行于骑行方向的裂缝和坑,车轮压上去,便会破坏你的平衡,尔后开始倾斜。幸运点,你恢复了平衡,又或者双脚撑住了地,便只是有惊无险。不幸的,直接人仰马翻,重重地摔在地上,车还掉了链子。

以及长沙的路和桥之间,总是有高度落差。骑车上桥之时,也会被狠狠的“咯噔”一下。下桥之时,又会被“咯噔”一下。倘若落差过大,车子的轮胎便爆了。
不过碰见了路上的鼓包(甚至还有水泥浇筑而成的减速带,真是伟大的发明),那就更可怕了。如果你没提前注意到而减速,对不起,你将会体验到什么叫“飞一样的感觉”,尔后重重地落在地上。

我就遭遇了好几茬这样的事,前几次都还算幸运,没有出事,而只是有惊无险。但这一次就不大一样了:我遇上了路上的一个鼓包而没有注意到,于是就在没有刹车的情况下飞了起来,然后给摔在了地上。右腿膝盖上给磨穿了一层皮,给我疼的哟,那叫一个酸爽!

而且由于在合肥只有一次车祸记录(我骑车等红灯,别人追尾我),从未翻车过,于是来长沙之时,很自信地没有准备任何应急用品。这事发生后,我只好赶紧扯了点纸巾稍微擦干,然后强行忍痛骑车上了校医院,挂号排队半小时后让医生给我消毒包扎了一番。

于是就这样,在长沙集齐了“颠”、“流”、“离”:在路上“颠”,“流”血,钱“离”开了我。再硬凑上个“沛”字,便组成了“颠沛流离”。

但其实长沙的路不是都这样的烂,五一广场那一带就很光鲜亮丽,符合我对现代大城市的一切想象。其次是岳麓山大学城周边,道路们也很规整。而剩下的上了点年纪而不是新建的地方,我只好说自求多福了。

愿我们能不再颠沛流离。

不止能让老头乐

截图出处:《摇曳露营》S1E1

虽然在城市中居住的大部分人对老头乐深恶痛绝,也包括我:某次在非机动车道上堵车时,一辆老头乐直接插我左侧的空钻了过去,而且是轮胎压过我的脚(此时撑在地上等车流)的那种。(痛痛痛)

但今天在骑车之时,忽然想明白为什么老头要让自己乐了(平日里并没想过罢了):近日长沙开始降温,我患有寒风性荨麻疹(简而言之,吹冷风后皮肤起疹子),而由此我每天晚上出去骑车一圈,裸露皮肤处都会被风儿带起一片片的疹子。

但浏阳河河岸风景确实不错

于是骑车之时,便会想着:“有着什么东西可以挡挡风就好了”

志摩凛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她在《摇曳露营》S2E9给自己的小摩托装上了挡风板

爆论的说,绝对便利的通勤需要满足至少以下四个条件:低廉的购买和使用成本、遮风挡雨、不需要额外的法律证件、点对点的出发与抵达。

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四角:私家车只能满足遮风挡雨和点对点,公共交通只能满足低廉成本、无额外法律证件、部分遮风挡雨,电动自行车满足不了遮风挡雨。

电动车雨棚正是在尝试解决遮风挡雨的其中一种尝试(图源网络)

但老头乐就不一样了,它几乎完美的满足了这四条,怎么想怎么都很快乐。

但由于安全问题和不便管理,老头乐开始进入政府的绞杀范围内。

但单纯剿灭老头乐这种车型并不能解决什么:需求依然存在。

就像剿灭电动车雨棚那样(笔者拍摄于几年前,某小区门口强拆雨棚现场,拍糊了)

短期内剿灭掉老头乐,对拥有相对完善的公共交通的大城市的老头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尽管并不如此前那么便利。但对于县城以至于乡镇的老头来说,可能真的相当于卸掉了他们的半条腿。

老头乐的治理难题客观存在,但如果不用其他方式解决需求,而是直接扑灭现存的方法,怕是只会让其他更挺而走险的方法出现罢了。显然是要管理的,但一刀切可能恐怕只会更加引起民众与不食人间烟火的政府层的冲突。

我在三里庵,找不到厕所

You aim, I aim.

作为除火车站外,长期占榜地铁站人流量前三名的地铁站,三里庵站所在的三里庵街道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用 3.3km² 的面积装下了八万余人,有4所三甲医院、3所大学(不算ustc北区)和2座一到周五六日便人满为患的大型购物中心。

但这里也有一样很神奇:找不到公共厕所。

除了一座公厕位于省中医院外、另一座位于南一环南侧的一小区外,三里庵站周边只有商场内的厕所被标注了出来。

商场的开门时间是 10:00-22:00 ,

但人类在户外游荡的时间是0:00-24:00。

人类出门的随机性,就像你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大蜀山的树根下会有一尊财神爷一样出人意料。

就算在商场内部,上厕所也是很犯迷糊的事情。

反正是在吃黄人饭

在之心城负一楼与人吃饭之时,忽感小腹传来大海的声音:时不我待,不等此时还等何时?

于是开始在负一楼尝试寻找厕所,但无果。看不到何处有指示牌,却只见到处都是店、店、店、店、店……

转头坐扶手电梯上了一层,却遇上了一样的事:没有看见何处有指向厕所的。四处走一圈也不见哪有厕所。

但是它有高达的快闪店啊

再转头上二楼,便看见有一厕所:大喜过望,但随后却看到这是一个女性专用厕所。

插一句:十分支持在男女厕位数量不平衡的较老建筑中,用类似手段再平衡男女厕位数量,只是我确实不应该进去

但就像俗语说的那样,“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同样的道理,“大商场憋不死有尿人”。在这层楼的另一对角处,发现一卫生间,遂清空了自己的身体。

人活着便要「吃喝拉撒」,其中和厕所息息相关的就占了两个字。毕竟如果一个人不拉撒,那想来命不久矣了。

图源网络

所以想来我们不应该逃避这两个字。或许是很脏,但也不应该让我们的街道也要逃避这两个字: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足够的定点收集装置,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大家就地解决了。

想想就开心

解决公共厕所的密度大概是更高优先级的事情,而不是让什么别的关于厕所的事优先占用走了有限的资金。

走,上医院去!

图片出处:《摇曳露营》第二季第三集

中国的大型公立医院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各种因素的支配下,它们聚集着当地甚至更大区域性最好的医疗资源,而没有人能绕得开它。

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你永远无法绕不开它。图片出处:话剧《开市大吉》剧照,改编自老舍同名短篇小说

于是,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当人生了严重到一定程度的病时,最终的归宿便都是这些大型综合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绩溪路院区,安徽省内数一数二的大型医院

汤臣一品里住着个过亿身家的人,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里面要是住着个存款不足六位数的人,大概是很奇怪的。

但在医院门口,无论是谁出现,又都好像很正常了。

单是停车场,便能聚集起各种价位的车子们

所以大型综合医院便是这样一个垂直打通的场所,能够从此一窥相互之间越来越割裂的阶级们,在同一块地会做些什么。

因为住院的人不方便出门活动,医院门口的餐饮被可以方便快捷地打包带走占据着生态位。不少饭店的价格,放在合肥来看已经相当实惠。

门口一家饭店的菜单与价格表。如果是白天的话,还有人会摆摊卖些更便宜的吃食。

但另一方面的,老乡鸡、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这些并不算便宜的快餐也在周遭落下脚来。

老乡鸡直接在医院院区内部开了个店

如果是一个外地人来医院看病,自然是需要住的地方。

安医一附院边上并不缺宾馆,从安徽饭店到梅山饭店这些高档的酒店,再到各种档次的连锁酒店与快捷酒店,应有尽有。

那如果预算再少一些呢?

敢不敢住看您选择

但倘若还想预算再低一些,那不妨问一下门口拿着“住宿”字样牌子的大爷大妈们。

他们口中永远有20块钱就能睡一晚的单间

而在门诊大楼的正大门外,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因痊愈而欣喜若狂的,也有人因钱而苦恼的——蹲在门口,一根接一根的吸烟。但遇上有人边走路边打着电话谈论千万上亿的生意,也并不是什么霸总小说里发生的故事,而真的刚刚发生在你的身边。

门诊大楼正门外,即便是晚上,也有不少人在门口因为各种事情而停留

所以说,大型综合医院总是个魔幻的地方:迈巴赫和只卖十几块一碗的太和板面门店叠加在了一个图层之上,让人觉得虚实难分。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辆公交车也要七位数的人民币

内卷的出路是出海

图文无关,但不仅要当心夹手,也要记得当心夹脚。

我高中时期曾住在合肥的边缘郊区,或者换个好听的说法:高新区。

这里不讨论城市规划什么的,也不讨论高新区它高新否?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我觉得 @FakeShinonome 在这条贴文里的第二段说的不错,只是顺带提一嘴,和后面关系不大。

它这个高新区建了许许多多的住宅楼,这些住房主要卖给了三个群体:在高新区的打工人(听起来就挺高薪的)、从安徽下面地市县新进入合肥的新市民、从老城区搬出来的改善需求者。

这群人听起来有什么?

这群人听起来有孩子。

事实上确实如此,在高新区的居民区,你能见到的小孩的密度是高于合肥其它区域的。从婴幼儿到幼儿园到低年级的小学哥姐(绝对不是说这里适合拐卖孩子的意思),数量庞大到夸张,从孩子的爷爷奶奶辈到父母亲自上街溜娃的都有。

然后打个岔,在河南-皖北的农村与郊区一带(这里人多,城镇化率不高,外出务工者多,很多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流行着一种奇怪的东西:一个货车开到村里/镇上/城郊区一片开阔地,把车厢打开,有人在上面表演杂技和各种变戏法,也可能会有动物表演。看这些表演是免费的,尔后会向下面观众兜售些各种能让小孩开心的奇怪商品。

车子的示意图,但这个是人家唱戏的

但是在众多人马精耕细作后,河南-皖北一带已经饱和了:天天楼下都有各路人马的表演,但也没哪家人能兴得起天天买东西可是?

然后不知道是哪队人马一拍脑门,然后南下合肥了。

合肥的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门口有一片大公园,从两年前开始,每半个月不到,这地方周边就会有一辆河南牌照的货车,会在傍晚时刻一边慢慢开一边大喇叭喊:今晚八点,在政务中心门口的广场有免费的杂技表演,猴子钻火圈……”这类东西。

晚上八点,这辆车就已经停在政务中心门口的广场边了,这队人马便粉墨登场。台下尽是各种大人带着自己家小孩的,看个好玩。时不时有人会买些他们那小玩具逗自家孩子玩。

在我离开高新区前一直只有这辆河南牌照的大卡车在干类似的事,而且看起来每次他们都能赚的不少,因为你能看见他们的笑是逐渐从演员的笑转变成发自内心的笑的。

下面地市县的人刻板印象里合肥大概是个省会城市、省内第一大城市、还被短视频平台上各种视频主冠名为科技之都的地方,于是便会猜测大概是不怎么会有人欣赏他们这种具有“典型的中原地区乡村文化气息”(或者说“土”)的表演。

但其实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是人自然就有娱乐需求。那么正好:合肥市高新区这一片有着许多大人带小孩的群体、他们需要给孩子带来现实世界里的娱乐(至少是他们认为能给孩子带来的),这里以前没人做过类似的事。

不清楚他们是歪打正着,还是真的认真分析了,总之就这样离开了内卷的河南-皖北,占领了独属于自己的合肥高新区这一片蓝海。

何尝不是一种独属于河南人的大航海运动。

淌地铁

学校边上本是没有地铁的,每个周末学生离校,要么是坐557上汽车西站坐2号线,要么坐658上丁香花园转车去。为什么不坐轿车?倒不是不想,而是因为离校的那会,正撞上晚高峰。从大蜀山以西的高新区开向市区的,只有两条路:一条叫长江路,一条叫望江路。哪条路在晚高峰的时候不是什么好货色,堵堵停停,比地铁费时。而且让你在长江西路的高架桥上一直一动不动,想来也够人难受的。

但658跑出了另一种不同于小轿车的风采。它在玉兰大道便拐弯,再转向黄山路,最后落在丁香花园站。黄山路和玉兰大道可不怎么堵,而丁香花园是个大站,能换乘的公交线路颇多,故乘之。而且在周末学生离校之时,还会额外加车,可谓人性化。就是车子有点小,学生有点多。

不过后来事情大不一样:4号线开通了。这4号线,专门给学校单设了一个站——虽然离学校大门还有500多米的路,但还是给叫了学校的名字。

说是不一样,其实没多大差,并不给太多学生带来好处,倒给外地学生方便了不少:这4号线能直接坐到南站和火车站。要是家住新站和瑶海,也能获益一些。

回庐阳和蜀山老城的同学,要么坐557直接上了2号线,要么坐658上丁香花园换车去。总之便是和之前一样。

但是从557上2号线总归是不方便的,因为半小时才一趟车。

学校后来跟公交集团排了直接从门口去2号线的南岗的专线,但是不塞满不发车,也要半个小时多才发一趟车。

再后来啊,658给砍了,不打学校门口走了。

没辙,大家便乖溜溜地去4号线。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该怎么形容这坐地铁。叫赶地铁肯定不对,因为同学们离校大多从从容容的,并无赶字可以体现。挤地铁也不合适,因为学校这站是倒数第二个站,车来的时候座位颇多,就算站台上的同学都上车,也一点都不显得挤。跑地铁?倒是很有汪曾祺的《跑警报》的意味,毕竟同学们上地铁站的时候多半脚底生风,但也觉得不是很得当。思来想去,淌地铁不错,跟淌水一样,既想着快又不怎么快。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大致上是不拖堂的。于是把书包一拎(这在最后一节课时就已经捡好了,所以直接提走),便一步作三步的下楼了。在学校住宿的大多把行李箱放在一楼大厅(不过可能会被人误拿,所以也有人放在自己班门外),一下到一楼便把行李箱拎起来跑。不住宿的人少了这个步骤,于是更加一身轻松地跑。

跑出了校门是不算数的,因为离地铁站还有500m的路——中间你还要徒步穿过一条快速路,光是这条快速路的宽度就占了足足70m。所以跑的再快也不能作数,指不定就遇上路口的红灯了,到头来还是要和在后面慢慢晃的人一同压过斑马线。于是在过路口前并不怎么急,毕竟有个红绿灯杵着。

但过了路口后是另一个故事。学校这地铁站算起来有三个口:A口、B口和C口。从学校南门出去一直往西走,过了路口便是A口。B口和C口则是在A口的另一个对面,因为这是个十字路口,但A口和B口共用一个安检口,所以也没什么差。

进站的时候堵在安检口是肯定的:不过你也能跑的飞快,这样你便是排头排的,自然也谈不上排队了。不过正如上面所提的,A口和B口共用一个安检口的意思便是C口单独使一个安检口,于是多过一个路口,再绕上多200m的路,上C口去便会不怎么排队了。

学校后来跟地铁站弄个法子,从AB口进只要出示学生证便能免安检,不过只有离校时用。

我们这站在终点站的上一站,所以进了站后便不用担心啥了,等着车来就是了:来的车几乎都是空车,上去有位置是板上钉钉的事。

回瑶海和新站的家伙不用担心什么,坐下去就是了。不过有不少人要给接下来的换乘大戏做预备了。

地铁一报站“图书馆”时,便要站起来了,不然要担心的就是一回能不能挤得下车了。待“嘟嘟嘟”的警示音一响,莘莘学子和下班的人儿一起淌着下了车厢。图书馆站是4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3号线的站台在4号线的西边,于是同学们就向着站台的西边进发。在站台的最西侧是一个换乘通道,走到底就有向左向右两部楼梯,但都给通往3号线的站台。走左还是右是有讲究的,要看哪侧人大概不多,不然上去是纯挨挤。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该怎么看人流方向,而后反其道而行,但我却不常这么干:我反而左右都行,但一上去便杀个回马枪,因为中间的人实在不算怎么多。上了站台也不算什么,待列车停靠,要看怎么给挤的上车,最好还能有个座。但这毕竟是下班的晚高峰,座位此等享受还是不敢奢望,能上车便不错了。

差不多的流程等上了西七里塘后还要重演一下,只不过在西七里塘从3号线换2号线,要先上楼再下楼。在人流中下车再上车都是一样的令人感到难过。

最终出了站,感受人世间如此美好,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广阔。

在地下一呆就是几十分钟一个小时的,许多同学就在地铁上做些事情:一男一女的、一男一男的、一女一女的,在一起手牵着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说说笑笑;也有那么几个男的胯在行李箱上,在一起互撞——但很快会被制止;爱学习的在地铁上就写起来了作业,就是这列车着实是晃,灯光也不太亮;但大多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带手机的,一起谈笑风生。发呆的也不少,盯着车窗外和车里的电视,晃晃悠悠的跟着车子穿越着十几公里的路程。

在这地铁上回家,或许也颇有些无奈的意味:路上太堵、家长没时间来接、又或者只是单纯享受着在人群中的孤独。但不管怎样,这地铁始终如一,运着我们淌过了三年。

闻4号线在今年开了南线,学校这条线上改成十几分钟发一般车了。又闻下半年更西边的某中学要开始招生了,届时要在周末离校时把学生拉去终点站淌地铁。一边感慨今后的学弟学妹们要给委屈地淌地铁了,一边回想自己三年的周末和地铁的日子,一边写下此文。

一张偶然间在我校地铁站拍得的有趣照片作为结尾:)

皖新开的书店们

皖新是一个安徽省的国企,大概主要业务是在安徽省内经营新华书店们。但具体的我也说不准,所以不妄下定论。

但它在合肥市的大大小小地方开了尚多的书店,好玩的也挺多,所以写来玩玩。

三孝口书店

三孝口其实满打满算有两家挺大的新华书店,离得也很近。不过为了方便描述,便管地铁口的那家叫三孝口书店,稍远一些的叫省图书城。

这家店以前叫做科教书店——人如其名,卖的书多少都和科教沾些关系。整个书店除了书就是书,怪没劲的。彼时这地方,能满足你对书店一切的刻板印象:不对外借书而是直接开卖的图书馆。

不过自打2013年后,这地方给倒腾了一番重新开张。重新开门后的这地方,显得很不像书店,反而更像商场:至少对于当时的合肥市民来说很新鲜。塞进来了不少商铺,吃的喝的卖文具的都有。暖色调的灯光照在木地板和新摆上的木头书架上。书依旧很多,但排列的不死板了,各种手工做的纸板什么的贴在一旁介绍图书。玻璃幕墙下是桌子、椅子、垫子甚至沙发,抱着一本小说窝在里面读,又或者坐在高椅子上解题写字,都会给人感觉是很不错的地方。

尽管在现时到处可见,但在那时还真是新华书店改革的第一家。而且疫情前,书店是24小时营业的,成为暂时脱离现实世界的一个不错的避风港,待进去过夜也是很好的 。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了。

不过书店的选品上更多的倾向流行的书,又或者显得很文艺的书:小说啦,摄影集啦,散文集啦……卖的书反而不全了。要是想买些小众的书,又或者教辅课本什么的,那么对不起您,这地方可没有。

所以该上旁的省图书城看看了。

安徽图书城

从三孝口书店往东走上百来米就能见到这家。2015年的时候图书城也被如法炮制,变成了和三孝口书店差不多的东西——但是卖的书更多更全。

一进一楼就开始有很多书摆在显眼处,推向给顾客的眼睛——也不乏一些学习强国的东西。和三孝口书店比,书绝对更多更全:不说别的,它卖课本和教辅。而且无论你是想考CPA还是想弄点建筑学的资料,又或者想整点《如何调教码头上的码头工人(docker)》,这里都有。

这家店把人送往高处又或者重返地面不是楼梯和直升电梯,而是扶手电梯。

流行歌手许嵩有一首歌,名叫《深夜书店》,有几段歌词如下:

已经是星期六的晚上零点

朋友来电约我去逛逛书店

……

推开店门我看见一座不夜书城

灯火通明里散落着有缘的年轻人

……

有没有CD

书店二层有卖CD

你踏上电动扶梯我紧跟了上去

我一直一厢情愿地猜测,这里的歌词中的书店其实是省图书城。不过省图书城没有过营业到0点,但不远处的三孝口有,或许只是写词的时候杂糅。考虑到许嵩既是合肥人也住在合肥,或许我的猜测还真有那么零点几分的可能性。

有特色的东西同三孝口书店比或许不多,又或者叫相似:一样有各种椅子垫子、大落地窗下暖黄色灯光打亮的木质书柜与地板……不再一一列举。

但这里很喜欢用书本搭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像是用黄色的书搭出谷仓,寓意五谷丰登;也有用红色的书的书脊拼出“引领未来”的字样。很是佩服这里的工作人员。

而且因为面积更大的缘故,图书城有几处开敞的公共空间,可以举行各种小规模聚集的活动,作家签售什么的。要是正式一点,这里也有类似阶梯教室的场所。

元书局

元书局在银成公寓的下面,正好落在四牌楼。

合肥以前有家新华书店便在四牌楼,是一代合肥人的回忆,不过后来给扬了。所以这元书局大概能说是四牌楼新华书店的借尸还魂了。不过装修和运营和上面两家就有些如出一辙了,但也是好事。

书店一直强调自己是“元宇宙书店”,但我姑且不知它元在何处,暂时按下不表。但它的一楼是地理主题的,我很喜欢。各种地图册充斥着这里,都是些售价极高的东西。我只在网络上看过它们的内容物,但当你真的肉眼坎肩印刷物时,那种震撼是无论多高清的电子扫描都比不上的。一楼甚至摆了一本很大很厚很重的中国地理调查研究的地图册,一个人翻它很难翻动。

上了三楼,是二次元专区。其实不算怎么齐全,但是日漫国漫美漫都有,还有一些谷子贩售。这些书要么平摊在桌子上,要么放在展示架上,而很少有只能让你见到书脊的书架。我不怎么懂美漫,不评价,但是日漫区有森倉円老师的插画集,还有《跃动青春》,让我看起来就已经很满足了。国漫区域看起来都是很多时下正流行的东西,因为各种眼熟的餐饮品牌的联名的作品都能看见不少,像是吾皇的毛绒周边就有摆在货柜上。

除此以外我没什么很对我胃口的东西了,大多是一些很适合小学生的,创客工坊和历险游乐园。

悦书房

悦书房是皖新和合肥市图书馆一起办的书房,基本上分布于全合肥每个街道(行政单位)。

其实它不应该算作书店了,人如其名,书房真的很合适它。这里的书大多是能出借的,而且免费。但你愿意的话也能够买走它。

每个悦书房在装修上差异很大,没法一言以蔽之。但是每个悦书房都一定会提供很多可以供你坐着的地方:无论是刻意挖出来的台阶,还是自习桌和椅子。

来到这里是一种很放松的感觉,并不会刻意追求什么。无论是来自习,还是单纯看看书放空自己,空调和灯光一直供应的悦书房绝对是你的应许之地。想走了,把书归位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要是想把书一起带走的话,在门口的机子办一下借阅就好——但记得还回来。

每个书房的选品一般会偏向轻松一些的流行文学,但也会有颇如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喝哲学方面的书籍。如果书房开在学校旁边,还会有教辅和各种中小学生爱看的课外书,甚至还会有英文绘本以供借阅。

书店总是一个能让人很开心的地方,因为能有个地方看书,多是一件美事。

所以挺让人开心的。

不科学地普及如何在合肥骑车不被罚款

首先我说的是非机动车,即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

然后开始吧:

1.确保你的电动自行车有牌照(绿底的皖A牌);

2.戴头盔(驾驶电动自行车的话);

3.别超速(虽然他们看不出来);

4.正确行使在非机动车道上:

这是一个普通的合肥十字路口卫星图,由两条分别为双向机动车道和双向非机动车道的马路交叉而成。

作为非机动车的驾驶者,我们应该骑在非机动车道上。

首先,不要骑车逆行,遵循靠右行驶总是对的(嗯,至少理论上要做个好孩子);

但是,很多时候逆行会让我们少绕远路:看你自觉,但理论上如果要逆行,我们应该推车走在人行道上。实际上,我不说

只不过因为逆行吃了罚单,那也只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

在过这样的十字路口时,应该怎么过?


在绿灯时(看机动车的红绿灯,别看行人的)直接骑车通过路口,进入对应方向的非机动车道。

以及建议行车过程中骑在人行横道外侧,而不要占用到人行横道

不建议和行人一起走人行横道左拐,这样你可能会遇上对向的非机动车洪流。

城区有些非机动车道还会设置如上的待行区,并且会画通过路口的非机动车引导线,follow it.

按照转向区的标识分类占道并且在绿灯(看机动车的,别看行人的)时通过路口就好

有部分路口甚至会有专门的非机动车的交通灯,看它,别看机动车的。

那其实还有种尴尬情况:我要掉头

非机动车掉头实在尴尬,要么按正常左转的路线走,但拐的弯更大

要么走人行横道走,但容易撞上对向的非机动车流(标准的好孩子做法应该是推车过斑马线,而且正常骑车不应踏上斑马线(但是我不是好孩子

但目前似乎没有更好的解

还有些情况:我要骑车到快速路的另一面,但是没有路口

合肥很多快速路上的人行天桥是非机动车友好,至少是自行车友好。会有较缓坡让你推车上去。电动自行车也不是不能推,但是车体太宽也太重,很难推而且容易出事。

不过合工大老校区门口的一座天桥是只有坡,没有台阶,无论自行车还是电动自行车都很容易骑上去通向对岸,可谓是很友好了

记一次突发奇想的项目

突闻老乡鸡“开源”,感到诧异。仔细读后发现老乡鸡是在自己官网公布了《菜品溯源手册》,而且相当详细。但是是pdf手册,当作菜谱查阅起来不太方便。

于是突发奇想,想把它录入成一份markdown文集“开源”在GitHub上,便叫上一位朋友一起来写。

写到一半我的老毛病又犯了:想打退堂鼓。

但我最终没有烂尾:自己不干活,放在一边坐享其成别人的pr这样不太好。

最终一个星期后我们录完了近200道菜,都是markdown格式,很方便阅读,后期也有计划支持vitepress。

目前repo的所有权从我个人的账号转移到了组织Gar(b)age,今后这个组织也会尝试创造出更多赛博美食:有些会像是CookLikeHOC这样的正经项目,还有些会是架空甚至是讽刺项目,像目前正在进行的Taste Dish-Water Like A PRO,像大师那样品尝刷锅水。

随便写写,按我这破烂性格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完工。

  • Copyrights © 2024 荷雨头上插着薄荷🍀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