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地铁

学校边上本是没有地铁的,每个周末学生离校,要么是坐557上汽车西站坐2号线,要么坐658上丁香花园转车去。为什么不坐轿车?倒不是不想,而是因为离校的那会,正撞上晚高峰。从大蜀山以西的高新区开向市区的,只有两条路:一条叫长江路,一条叫望江路。哪条路在晚高峰的时候不是什么好货色,堵堵停停,比地铁费时。而且让你在长江西路的高架桥上一直一动不动,想来也够人难受的。

但658跑出了另一种不同于小轿车的风采。它在玉兰大道便拐弯,再转向黄山路,最后落在丁香花园站。黄山路和玉兰大道可不怎么堵,而丁香花园是个大站,能换乘的公交线路颇多,故乘之。而且在周末学生离校之时,还会额外加车,可谓人性化。就是车子有点小,学生有点多。

不过后来事情大不一样:4号线开通了。这4号线,专门给学校单设了一个站——虽然离学校大门还有500多米的路,但还是给叫了学校的名字。

说是不一样,其实没多大差,并不给太多学生带来好处,倒给外地学生方便了不少:这4号线能直接坐到南站和火车站。要是家住新站和瑶海,也能获益一些。

回庐阳和蜀山老城的同学,要么坐557直接上了2号线,要么坐658上丁香花园换车去。总之便是和之前一样。

但是从557上2号线总归是不方便的,因为半小时才一趟车。

学校后来跟公交集团排了直接从门口去2号线的南岗的专线,但是不塞满不发车,也要半个小时多才发一趟车。

再后来啊,658给砍了,不打学校门口走了。

没辙,大家便乖溜溜地去4号线。

其实我一直都在想,该怎么形容这坐地铁。叫赶地铁肯定不对,因为同学们离校大多从从容容的,并无赶字可以体现。挤地铁也不合适,因为学校这站是倒数第二个站,车来的时候座位颇多,就算站台上的同学都上车,也一点都不显得挤。跑地铁?倒是很有汪曾祺的《跑警报》的意味,毕竟同学们上地铁站的时候多半脚底生风,但也觉得不是很得当。思来想去,淌地铁不错,跟淌水一样,既想着快又不怎么快。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大致上是不拖堂的。于是把书包一拎(这在最后一节课时就已经捡好了,所以直接提走),便一步作三步的下楼了。在学校住宿的大多把行李箱放在一楼大厅(不过可能会被人误拿,所以也有人放在自己班门外),一下到一楼便把行李箱拎起来跑。不住宿的人少了这个步骤,于是更加一身轻松地跑。

跑出了校门是不算数的,因为离地铁站还有500m的路——中间你还要徒步穿过一条快速路,光是这条快速路的宽度就占了足足70m。所以跑的再快也不能作数,指不定就遇上路口的红灯了,到头来还是要和在后面慢慢晃的人一同压过斑马线。于是在过路口前并不怎么急,毕竟有个红绿灯杵着。

但过了路口后是另一个故事。学校这地铁站算起来有三个口:A口、B口和C口。从学校南门出去一直往西走,过了路口便是A口。B口和C口则是在A口的另一个对面,因为这是个十字路口,但A口和B口共用一个安检口,所以也没什么差。

进站的时候堵在安检口是肯定的:不过你也能跑的飞快,这样你便是排头排的,自然也谈不上排队了。不过正如上面所提的,A口和B口共用一个安检口的意思便是C口单独使一个安检口,于是多过一个路口,再绕上多200m的路,上C口去便会不怎么排队了。

学校后来跟地铁站弄个法子,从AB口进只要出示学生证便能免安检,不过只有离校时用。

我们这站在终点站的上一站,所以进了站后便不用担心啥了,等着车来就是了:来的车几乎都是空车,上去有位置是板上钉钉的事。

回瑶海和新站的家伙不用担心什么,坐下去就是了。不过有不少人要给接下来的换乘大戏做预备了。

地铁一报站“图书馆”时,便要站起来了,不然要担心的就是一回能不能挤得下车了。待“嘟嘟嘟”的警示音一响,莘莘学子和下班的人儿一起淌着下了车厢。图书馆站是4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3号线的站台在4号线的西边,于是同学们就向着站台的西边进发。在站台的最西侧是一个换乘通道,走到底就有向左向右两部楼梯,但都给通往3号线的站台。走左还是右是有讲究的,要看哪侧人大概不多,不然上去是纯挨挤。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该怎么看人流方向,而后反其道而行,但我却不常这么干:我反而左右都行,但一上去便杀个回马枪,因为中间的人实在不算怎么多。上了站台也不算什么,待列车停靠,要看怎么给挤的上车,最好还能有个座。但这毕竟是下班的晚高峰,座位此等享受还是不敢奢望,能上车便不错了。

差不多的流程等上了西七里塘后还要重演一下,只不过在西七里塘从3号线换2号线,要先上楼再下楼。在人流中下车再上车都是一样的令人感到难过。

最终出了站,感受人世间如此美好,外面的世界是如此广阔。

在地下一呆就是几十分钟一个小时的,许多同学就在地铁上做些事情:一男一女的、一男一男的、一女一女的,在一起手牵着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说说笑笑;也有那么几个男的胯在行李箱上,在一起互撞——但很快会被制止;爱学习的在地铁上就写起来了作业,就是这列车着实是晃,灯光也不太亮;但大多是几个人围着一个带手机的,一起谈笑风生。发呆的也不少,盯着车窗外和车里的电视,晃晃悠悠的跟着车子穿越着十几公里的路程。

在这地铁上回家,或许也颇有些无奈的意味:路上太堵、家长没时间来接、又或者只是单纯享受着在人群中的孤独。但不管怎样,这地铁始终如一,运着我们淌过了三年。

闻4号线在今年开了南线,学校这条线上改成十几分钟发一般车了。又闻下半年更西边的某中学要开始招生了,届时要在周末离校时把学生拉去终点站淌地铁。一边感慨今后的学弟学妹们要给委屈地淌地铁了,一边回想自己三年的周末和地铁的日子,一边写下此文。

一张偶然间在我校地铁站拍得的有趣照片作为结尾:)

  • Copyright: Copyright is owned by the author. For 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for authorization. For non-commercial reprints,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 Copyrights © 2024 荷雨头上插着薄荷🍀

请我喝杯咖啡吧~

支付宝
微信